2014/05/05 Tang
一、引言
传统的长途电话市场,是由固定电话高度垄断的市场(Bumstein,2005)。但在近10年来,IP电话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给长途电话市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2005 )。IP电话作为一种全新的通信产品,是互联网市场与电信市场之间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网络外部性在通信领域的一种具体体现。由于有互联网的强大支撑,IP电话一经产生,就表现出强大的竞争能力,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把长途电话市场从以固定电话为主的市场,改变成了以IP电话为主的市场(国家信产部,2006 )。IP电话的显著特征是价格低廉(陈卫华,2005)。这种低廉的价格,正是IP电话迅速取代固定长途电话的主要原因。但是,或许正是由于其价格低廉,IP电话有可能是一种低档产品,如果真是这样,未来IP电话的发展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不过,无论未来将会怎么样,IP电话已经造成了对长途电话市场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于IP电话,不管是就其现实的市场效应,还是未来的市场预期,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种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电信市场的基本特征,并为制订和调整电信市场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参考。
关于IP电话的市场研究,目前只是有一些初步的描述性表述。对于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有关IP电话对传统长途电话的替代机制及其替代效应大小,引入IP电话的福利效应,IP电话在未来的市场前景等,目前尚缺乏深入的探讨,尤其缺乏定量的研究结论。这无疑给我们准确地认识IP电话的市场特征与市场贡献带来了障碍,同时也给我们科学地制订和调整电信市场的技术创新战略带来了困惑。为此,本文拟以中国电信市场的经验数据为依据,就IP电话对长途电话市场的结构影响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以供同行参考。本文后续部分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介绍IP电话的在中国的进入过程;第三部分,描述中国长途电话市场的结构演变;第四部分,分析IP电话对传统长途电话的替代效应;第五部分,分析IP电话对消费者的福利贡献;第六部分,分析IP电话的市场前景;第七部分,研究结论。
二、IP电话在中国的进入过程
IP电话的进入和发展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为了了解IP电话的发展过程,我们首先看互联网的发展情况。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开始进入我国,最初的几年主要局限在少数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且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基本没有进入商业化的运作,因此用户数量很少,用途单一,发展也很缓慢。直到1998年,全国的互联网用户尚不到7O万户。但自1998年国家机构调整、组建统一的信息化职能部门以来,中央政府开始大力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并逐渐引入商业化机制,从此,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开始加速。到1999年,全国的互联网用户迅速超过300万户,比1998年翻了两番多;2000年,达到900万户,比1999年又增长了整整两倍;2001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达到3656万户;之后的3年继续高速增长,2004年达到7616万户。2005年,由于互联网由窄带向宽带的大规模转换,互联网用户略有减少,为7323万户,但带宽的大幅度增加显著地提高了网络流量,互联网业务反而大幅度地增加了。至2006年,全国的互联网用户达到了7838万户。互联网用户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商业化的网络通信产品的形成和高速发展,IP电话在众多网络通信产品中表现最为突出。由于IP电话是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传输成本低廉且与距离无关,特别适合长距离通信,实践中的IP电话的确也是用在长途通信上面。由于话费低廉,IP电话进入长途电话市场以后发展很快,1999年全国IP电话的通话时长为1亿分钟(去话,下同),2000年增长到近32亿分钟,2001年再一次爆炸式地增长到202亿分钟,两年时间增长了200倍以上。随后的几年里,IP电话继续高速增长,其通话时长在2002年达到592亿分钟,2006年达到1489亿分钟。从1999到2006年,IP电话的通话时长总共增长了1488倍,年均增长183.96%(参见图1)。根据图1的增长趋势预期,至少在今后的几年里,我国IP电话市场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中国长途电话市场的结构演变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长途电话市场一直只有固定电话一种产品。之后,移动电话逐渐兴起,并开始进入长途电话市场,但是由于移动电话的长途资费过于昂贵,在整个1990年代,长途通信仍然是以固定电话为主,移动电话所占的长途市场份额并不高。1990年代末,随着IP电话的出现,我国长途电话市场的结构开始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IP电话的低廉价格,对传统长途电话构成了巨大的竞争。图2描绘了我国的长途电话市场在2000—2006年之间的结构演变过程。从图2中可见,2000年,我国的长途电话市场仍然是以固定电话为主的局面,固定电话所占市场份额高达76.3%,其次,移动电话占有20.1%的市场份额,而IP电话仅占有3.6%的市场份额,尚处于相当弱小的阶段。但是,仅过了1年,到2001年,IP电话的市场份额便急剧上升到17.7%,移动电话的市场份额也小幅增加至27.3%,从而把固定电话的市场份额大幅度地压缩到55%,比2000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2002年,我国长途电话市场的结构终于被彻底颠覆,IP电话的市场份额继续大幅度扩张,达到了37.9%,从而取代固定电话,成为了我国长途电话市场中新的老大;相应地,固定电话的市场份额继续被大幅度地压缩,只剩下了34.6%,其在市场中的位置退居到了第二位。此后的4年里,IP电话在长途电话市场的龙头地位被进一步地确立和稳定下来,其市场份额稳定在了45%左右;固定电话的市场份额也逐渐趋于稳定,大致在30%附近窄幅波动;移动电话的市场份额则有小幅下降,并稳定在25%左右。至此,我国的长途电话市场,形成了由IP电话领头、固定电话为副、移动电话跟随的三足鼎立局面,市场结构显著优化。
为了定量地考察我国长途电话市场的结构优化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图3中的数据,计算我国长途电话市场的Herfindah指数及其变化趋势。计算结果列于表1中。
由表1可见,随着IP电话的进入和发展,我国长途电话市场的Herfindah指数经历了一个显著的下降过程,2000年的Herfindah指数为0.6237,2002年即下降到0.3390。之后,2003—2006年,随着IP电话市场份额的继续提升,市场的Herfindah指数略有上升,但大致稳定在0.35—0.36之间,与2002年的差异很小。Herfindahl指数的显著下降,说明了我国长途电话市场的竞争程度显著提高,进而说明了市场结构得到了显著的优化。由于IP电话的引入,使得由固定电话主宰长途通信的局面终于被打破、长途电话市场的结构终于被优化,从而为我国长途电话市场的效率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IP电话对传统长途电话的替代效应
从相关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图3所反映的我国长途电话市场的结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IP电话对传统长途电话的替代过程。为了定量地分析IP电话对传统长途电话的替代效应,我们利用全国31个省市区2002—2004年的Panel数据,采用两阶段固定效应法,估计了传统长途电话市场的常弹性需求函数,估计结果见表2。表2的第一列给出了影响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价格、各种交叉价格、收入、消费者数量、失业率等变量,其中,IP电话对传统长途电话的需求效应,由.IP电话的交叉价格弹性来反映。表2的第二、三列是以通话时长代表市场需求,分别对固定长途电话市场和移动电话市场的需求函数估计。
从表2第二列固定长途电话市场的需求关系来看,IP电话对固定长途电话的交叉价格弹性为0.201,其显著性水平达到了1%,表明IP电话是固定长途电话的替代品,即,IP电话价格每下降1%,固定长途电话的需求就会跟着下降0.201%。从表2第三列移动电话市场的需求关系看,IP电话对移动电话的交叉价格弹性为0.068,其显著性水平达到了5%,表明IP电话同样也是移动电话的替代品,IP电话的价格每下降1%,移动电话的需求会跟着下降0.068%。但从交叉价格弹性值的相对大小看,IP电话对固定长途电话的替代效应较大,而对移动电话的替代效应要小得多,后者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这说明IP电话主要替代了固定长途电话,这与图2的描述是一致的。
五、IP电话对消费者的福利贡献
如前所述,IP电话之所以能够替代传统长途电话,主要是因为其低廉的价格。我们知道,新产品—特别是低价格的新产品—进入市场,会给消费者带来显著的福利增加。为了计算IP电话对消费者福利的贡献,我们利用全国31个省市区2OO2—2004年的Panel数据,采用两阶段固定效应法,估计了我国IP电话市场的水平值需求函数,结果见表3。
由水平值需求函数,可以方便地计算消费者的福利变化。根据表3所估计的需求函数,令除IP电话价格P之外的其余自变量均取平均值,可以得到我国IP电话市场的价格需求函数为:
进而推导出IP电话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
由式(2)不难导出,引入IP电话所产生的消费者福利的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
式中,CS表示引人IP电话所产生的消费者福利,P表示IP电话的市场价格,表示Panel数据的横截面观测值个数,m为计量单位换算系数。根据式 (3),我们计算了引入IP电话所产生的消费者福利,计算结果见表4。从表4可见,截止2004年,我国长途电话市场通过引入IP电话,累计产生的消费者福利达到了102.12亿元(2000年价),其中,一半以上的消费者福利产生于2002年及以前。显然,从对消费者福利的贡献看,长途电话市场中引入IP电话获得了巨大的效率改进,从本质上反映了IP电话的创新价值(Bourreau&Dogan,2001 )。
六、IP电话未来的市场前景
如前所述,价格低廉的IP电话,有可能是一种低档产品。为了考察这一猜想,我们再次利用全国 31个省市区2002—2004年的Panel数据,采用两阶段固定效应法,估计了我国IP电话市场的常弹性需求函数,估计结果见表5。
从表5估计的结果看,IP电话需求的收入弹性为一0.580822,且在15%的水平上显著。取值为负的需求收入弹性表明,IP电话确实具有低档产品的特征。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收入水平每增长1%,对IP电话的需求将会降低0.58%。为了考察收入效应对IP电话未来发展的影响,我们以1995—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为基础,采用指数平滑方法,预测了未来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发展趋势。与2004年相比,2009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上涨9.49%,2014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上涨18.97%。再结合IP电话的需求收入弹性,不难算出,与2004年相比,IP电话的需求在五年以后将会因消费者收入的增长而减少5.51%,十年以后将会比2004年减少11.02%。显然,按照这样的减少速度,IP电话距离退出市场的时间尚早。其实,根据表5的估计,可以发现,IP电话的需求具有强烈的时间增长趋势。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仅仅因为时间的趋势,IP电话在2003年的需求比2002年增长了30%,2004年的需求又比2003年增长了40%,并且这种增长是统计上极其显著的。IP电话市场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时间趋势,反映了人们的消费时在不断变化。可以预期,IP电话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特别是极有可能会与新一代的通信工具(如3G等)结合起来(Yuan,et al,2006),从而有更加宽广的市场前景。
七、结论
本文以中国电信市场的经验数据为依据,采用定量分析的手段,就IP电话的进入对我国长途电话市场结构的影响问题,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探讨。研究认为,互联网用户的高速增长,以及通话资费的相对低廉,促成了IP电话在我国长途电话市场的爆炸式发展,在1999—2006的七、八年间,我国IP电话的通话时长总共增长了1488倍,年均增长183.96%,并且这种增长势头至少在今后的几年里还将会继续保持下去。IP电话的进入,显著地改变了我国长途电话市场的结构。通过不断挤压固定长途电话的市场份额,IP电话在我国长途电话市场中的份额迅速扩张,短短几年便达到并基本稳定在了45%左右的水平,基本确立了IP电话在我国长途电话市场中的龙头地位,使得我国长途电话市场的结构成为了由IP电话领头、固定电话为副、移动电话跟随的三足鼎立局面,市场结构被显著优化市场的Hridhefnal指数由0.62以上的高位显著下降达到了0.35左右。考察传统长途电话市场的需求关系,显示了IP电话对传统长途电话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IP电话对固定长途电话的交叉价格弹性为0.201,对移动电话的交叉价格弹性为0.068,表明IP电话既是固定长途电话的替代品,又是移动长途电话的替代品,但对固定长途电话的替代效应要更大一些。IP电话作为价格低廉的新产品进入到长途电话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了显著的福利增加。截止2004年,我国长途电话市场通过引入IP电话,累计产生的消费者福利达到了102.12亿元(2000年价),使得长途电话市场因引入IP电话而获得了巨大的效率改进。
IP电话具有显著为负的需求收入弹性,表明IP电话确实具有低档产品的特征。但是由于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较慢,在未来5—10年内,收入增加对IP电话的影响似乎并不大。相反,人们消费时尚的不断变化,以及新一代通信工具的IP化趋势,为IP电话的未来展现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市场前景。
40088 411661033743080@qq.com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九祥岭工业区10栋3楼